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马韫韬应邀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4-11-11

浏览量:

2024年11月11日,在新疆大学智慧农业学院(研究院)A408,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马韫韬为在场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智慧农业之高通量作物表型解析与应用”的学术报告。农学院筹备组副组长艾先涛,副院长谢丽琼,生环、地遥、计算机学院的老师和研究生共计二十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交流会,会议由谢丽琼主持。

马韫韬教授主要从大田作物三维表型与仿真研究(作物数字孪生)和基于无人机+多源传感器的作物生长精准调查与应用研究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述。大田作物三维表型与仿真研究技术通过构建作物的三维模型,模拟作物生长过程,为作物育种和栽培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马教授的团队通过这项技术,已经成功地在甜菜、玉米等多个作物品种上实现了生长模拟和性状预测,极大地提高了育种效率和作物产量。

在基于无人机+多源传感器的作物生长精准调查与应用研究部分,马教授展示了如何利用无人机搭载的多源传感器,进行作物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这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调查的效率和精度,还能够为作物病虫害的早期发现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数字化是智慧农业的基础,它通过收集、分析和应用大量农业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只有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才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报告结束后,师生们与马教授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大家就传感器精度、多光谱、遥感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马教授耐心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她的专业知识和热情态度赢得了在场师生的尊敬和赞誉。马教授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智慧农业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只要大家多观察、多合作、多思考、多交流,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和创新,智慧农业将能够解决更多的农业问题。

会后,马教授就我院2024级智慧农业专业的本科培养方案、课程大纲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她建议学院在培养方案中加强学生对统计模型、算法、深度学习等关键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同时,她也对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出了建议。

这场学术报告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使我院深入了解了高通量作物表型解析与应用在智慧农业领域的前沿进展,同时也为本科教学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对我院今后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TOP